一、起草背景
《省委第八巡视组关于盐城市开展涉粮问题专项巡视的反馈意见》中指出“县(市、区)普遍没有指定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实施意见”。为充分落实地方党委政府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加快建设粮食产业强省的实施意见》精神,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全县粮食产业经济,推动粮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特提出此实施意见。
二、主要内容
《实施意见》分为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提出主体要求,第二部分提出主要目标,第三部分明确主要任务,第四部分是保障措施。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聚力打造盐城稻米特色产业集聚区、江苏粮食品牌培育示范区、长三角现代粮食物流集散区,重点规划“五大任务”,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管理长效体制机制,为建设“强富美高”现代化新射阳提供坚实的粮食保障。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初步建成适应我县县情和粮情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全县粮食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绿色优质产品供给稳定增加,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增强。逐步推动绿色储粮技术应用,立足沿海区位优势,打造国际粮食物流集散中心。
(三)主要任务
1、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围绕巩固、完善、提高,培大做强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粮食购销公司整体并入国投集团。通过资产整合重组,将地方储备粮储备运营业务与商业经营业务分离,在人员、实物、财务、账务管理上与商业经营实行分开,实现“一整两通”信息化全覆盖,达到“两分离、四分开”的要求。(责任单位:发改委、财政局、国投集团)
2、打造粮食仓储物流园区。新(改)建一批高质量现代化仓库,逐步淘汰“老旧小”库点。以全产业链为纽带,整合粮食加工、物流、仓储、销售等资源,支持建设射阳大米产业园区,重点推进粮食仓储加工项目,建成现代粮食物流中心、粮食交易中心。(责任单位:发改委、财政局、国投集团)
3、培育壮大粮食龙头企业。扶持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带动力的粮油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和支持大米集团、必新米业、春秋米业等龙头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调优种植品种,稳定优质粮源,实行优质优价,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企业发展增效。(责任单位:发改委、财政局、农业农村局、国投集团)
4、推动粮食产业聚集发展。实施粮食产业聚集行动,形成一批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的粮食产业集群。有重点地引进产业链条长、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粮油加工项目,壮大我县粮食产业规模和实力。(责任单位:发改委、农业农村局、国投集团)
5、强化射阳大米品牌建设。持续加强粮食品牌建设,加大“射阳大米”地理标志集体商标专用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加强粮食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秩序。(责任单位:发改委、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
6、科学发展粮食循环经济。以绿色粮源、绿色仓储、绿色工厂、绿色园区为重点,构建绿色粮食产业体系。鼓励大型粮食龙头企业建立绿色、低碳、环保的循环经济系统。支持粮食企业加大技术投入,强化食品质量、环保、低碳、安全生产等约束,倒逼落后产能退出。推进农户科学储粮行动,促进粮食提质减损和农民增收。(责任单位:发改委、财政局、国投集团)
7、促进粮食全产业链发展。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着手搭建粮食仓储物流园区粮食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推动粮食关联企业信息共享。以射阳大米产业为引领,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推进稻米产业与休闲、度假等产业深度融合,为建设高质量农业提供有力支持。(责任单位:发改委、财政局、农业农村局、国投集团)
8、实施优质粮食工程项目。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粮食质量安全全程追溯体系,加强粮食种植、收购、储存、销售及食品生产经营监管,严防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或用于食品加工。发挥以县级为支撑、企业为基础的粮食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功能,开展收获粮食质量调查、品质测报和安全风险监测。(责任单位:发改委、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
9、大力实施人才兴粮工程。大力培养和引进创新型粮食科技人才,推进产学研协同发展,支持企业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搭建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业平台。(责任单位:发改委、国投集团、人社局、科技局)
10、提升粮油科技装备水平。加大对传统主食产品专用设备的研发力度,提高传统主食产品的生产效率。逐步引进添置高效环保节粮节能成套粮油清理、检验、加工装备。进一步提升粮食品质及质量安全快速检测设备的技术水平。(责任单位:科技局、发改委、农业农村局、国投集团)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把粮食产业经济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规划,精心部署,积极推进。突显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实绩,强化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工作。
2、优化金融政策。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为粮食收购、加工、仓储、物流等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整合涉农资金,解决企业“担保难”问题。
3、加大政策扶持。强化对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发挥财政投入的引导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粮食产业。